杨晓霭,女,汉族,1962年7月生,中共党员,文学院教授。崇尚师德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师者,人之模范也。”“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些警句格言,为教育工作者树立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也成为衡量教师职业情操和为师品格的高标。做为新时代的大学教师,如何发扬光大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模范地遵守和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使高尚的教师职业熠熠生辉,是外围买球网文学院杨晓霭教授时刻思考的,也是她身体力行的。
杨晓霭教授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一贯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一贯重视党的思想理论学习,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模范遵守法律法规,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始终坚持各类政治学习活动,并将理论学习与平时工作密切联系,对照检查,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自觉抵制不正之风,得到了师生的好评。
教师能成为表率,德高身正,至关重要。如果业务不过硬,也无法立足教坛,很难得到学生尊敬。杨晓霭教授担任普通本科生、国际学生、研究生等不同层次学生多门课程的同时,刻苦钻研,做好学术研究工作。她将学术研究看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认为大学教师,首先得是学者。她总记着一句古训:“误人子弟赛如杀人父母。”教师的责任使她不敢懈怠,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近五年来,在国家核心刊物发表论文25篇,独立撰写著作1部,主编丛书一套,主编校级规划教材2部。荣获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一项、甘肃省高校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一项、甘肃省高校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二项,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一项、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子课题一项。
杨晓霭教授总坚持科研和教学相辅相成的做法。她将自己的科研心得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吃透教材,抓住难点,以学术的眼光、学术的规范审视教材,发挥教材的优点,改正错误,补充不足,尤其是针对师范生的实际,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树立学术理想,培养研究能力。本科生的课,她首先讲明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原则,比如文学史,她的原则是:举重明轻,补不足而损有余。对待作品选则是:广阅读,精赏析;品内容,识技巧。研究生的课则重在培养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融会贯通文献学、语言学、文艺学的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能力。她的唐诗研究课,即以唐诗研究中的五十个前沿问题为纲,每一讲带着学生解决一个问题。在解决一个个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灵活运用研究方法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论文写作能力。在科研压力大的情况下,她也从未放松教学,在三十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没有因为所谓的“搞科研”而敷衍过一节课。
教师的职业是教书育人,爱岗敬业,实际上就是热爱学生,忠于职守。杨晓霭教授十分崇拜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她将陶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思想当成自己的左右铭,时常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激励自己,要求自己对学生也要像陶先生一样:“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的心。”赋予学生以至高无上的师爱,教学生求真求善,求做真人。通过心灵感化,精神陶冶,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自觉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把自己锻炼成祖国建设的有用人才。近五年多来,杨晓霭教授主要担任中国古代文学唐宋文学、唐宋诗词研读与习作、汉语言文学专业导论、大学语文、大学写作、中国文化概论课等课程的教学,她充分发挥课程特点,将基础知识教学与品德修养、人格塑造紧密结合,创设美感情境教学,做到教书不忘育人。教学中,她总能针对学生实际设置内容,方法灵活。知识课,准确把握要点,力求全面无误;鉴赏课,生动形象描绘,引人渐入佳境;理论课,细致透彻分析,教人深入思考。而“育人”的最好方法,莫过于“身教”。给本科生上课,为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她上课一定会提前十分钟、五分钟到教室;为培养学生阅读的良好习惯,她提前到教室后也一定开卷阅读。日复一日,学生不好意思迟到了,进教室后也不好意思再翻看手机、闲聊乱扯了。就是在这样细微的行动感化下,学生们也学会了珍惜时间,利用十分钟、五分钟,背会了一百多首老师指定的唐诗宋词。研究生的培养更强调老师的言传身教。在学风尚显浮躁之时,杨老师踏踏实实读书,认认真真作文。她充分利用节假日,带着学生一起读书,共同讨论。近年来,网络信息发达,搜检资料便利,助长了“走捷径”的做法,不少研究生写论文也常怀侥幸心理,不能认真阅读原典书籍。杨老师便指定文献,规定版本,定时检查,督促学生读经典原著。她自己的论文,选题总是阅读原典文献时发现的问题,观点多具创新意义。撰写过程中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即使引用原典的材料,还要反复核校。指导学生论文,从选题到写作,严格把关;从标点到字句,认真修改。这些做法,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学生们懂得什么样的老师是好老师。
在搞好教学、科研的同时,杨晓霭教授有着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针对教学质量下滑等问题,她从课堂教学抓起,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师安排、论文写作、教育实习各个环节,丝丝入扣,步步规范,力求将学历、职称的“高”水平“转化”为教学的“高”水平,使“精品”课程之“精”,真切体现在课堂上,积极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之魂,是教育工作最终目的之达成的坚实基础与根本保障,在日常的政治业务学习中,也一贯重视师德培养与建设以及教师育人理想信念的学习与培养。教学工作中,一贯坚持意识从严、细节从严原则,提醒和启发自己,要有忧患意识——不要砸了自己的饭碗,要有尊严意识——尊严是自己树立的,要有爱生意识——听你的课就是你的学生,外国孩子也是你的学生,要有反思意识——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坚持做到备课:切忌错误;上课:切忌讹传;下课:切忌大意;作业:切忌误判;指导:切忌扯闲。为全院树立了榜样,也得到了师生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