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围买球网新闻网
当前位置 > 本站首页 > 兰理工要闻 > 正文>
兰理工要闻
砥砺奋进的五年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凝心聚力谋发展 砥砺奋进谱新篇
来源: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浏览:
2024-11-07

学校第三次党代会以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踔厉奋发,主动作为,着力推动学科高质量发展,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综合治理能力水平,着力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在党建思政、教学科研、学科平台、师资队伍、学生工作、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新进步。2024年学院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抓实党建,融合发展,党建思政工作取得新突破

强化顶层设计,学院师生干事创业氛围浓厚。学院党委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注重将党的创新理论与西迁精神、红柳精神深度融合,并结合“团结求是 拼搏攀登”院训和学科专业优良传统,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全面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与教育教学、科研能力。百年校庆期间召开学院本科教育教学60年恳谈会,讲好材料故事,传承材料精神。

每年七一前后,学院组织全体教师赴省内红色场馆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见学,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同时,注重挖掘各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推进专业课与政治引领、家国情怀、价值取向、科学素养等有机融合,入选甘肃省课程思政示范专业1个,获批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课程、课程思政24门次,4人获评全国高校美育先进工作者、6人次在各级课程思政教学竞赛中获奖。加强统筹谋划,基层党建“双创”工作取得新成绩。学院党委持续强化党对各项工作的领导,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探索通过强化组织力提升工作机制,党建引领事业发展模式,推进组织力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党建工作成果显著。学院党委获批甘肃省“标杆院系”并连续获校级“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焊接技术与工程教师党支部、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生第1党支部等3个师生党支部获批甘肃省“样板支部”,全院师生团结一心、干事创业氛围充盈。
              

守正创新,深耕内涵,人才培养工作实现新跨越

学院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持续深化一流专业、一流课程等质量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学院以稳定本科生规模,扩大研究生规模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本科生招生规模稳定在600名左右,硕士研究生从2019年的267名增加到2024年344名,博士研究生从21名增加到42名。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3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焊接技术与工程、冶金工程、无机非金属工程3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7门;获全国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8项,获批教育部新工科教育改革、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等项目5项,省级教学成果培育、创新创业项目3项,编写国家级教材多部。2个项目获取“校企合作双百计划”典型案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奖520多人次、创新创业立结项,其中,“互联网+”国赛银奖1项,铜奖2项。

          

科学谋划,统筹发展,学科建设再上新台阶

学院瞄准材料、冶金学科前沿,紧密结合国家和地方重大需求,注重学科交叉,一体两翼、两翼齐飞、顶天立地目标,形成了“金属材料加工工程”和“材料复合与功能器件”两大学科科研板块,“镍钴资源高质化利用及成型控性”等九大研究方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获批省属高校“一流学科”突破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同时,注重资源整合,推进平台建设,获批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金属表面工程技术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11计划”引智基地等国家级平台,利用国家中长期贷款项目建设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基础平台,投入8000多万元、添置仪器设备100多台套,有效改善了教学科研条件。

充分发挥现有高水平研究平台的带动作用,坚持“突出特色、追求卓越、注重交叉、集成优势”的原则,借力“一带一路”黄金结点优势,瞄准金属加工、有色冶金、交通制造、重型机械及能源化工等领域中的前沿科学问题,将学科资源、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强化学术型人才培养。五年来,学院师生发表SCI论文1200余篇,其中1篇联合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发表在Science上,3篇发表在Nature子刊;论文总被引频次近8000次。

材料科学学科ESI全球排名稳步提升,从2019年12月底的642位上升到2024年6月底377位,提升265位。

引育并举,示范引领,师资队伍建设展现新篇章

坚持引育并举,学院人才师资队伍结构持续优化。学院从党管人才的政治高度、立德树人的使命高度,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坚持“引育并举,外引内培”,不断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和对高层次人才引育力度。学院通过学术交流、合作走访等途径,积极宣传学校招聘政策、平台建设,积极协调主办承办学术会议,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并邀请相关领域的国家高层次人才、知名专家,来校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成才。

 

学院探索形成了青年教师企业博士后、青年教师进科研团队、青年教师教学导师等工作机制,共引进教师56人。自主培育国家级人才1人、省级人才5人,1名教师获甘肃五一劳动奖章、1名教师获甘肃省优秀教师荣誉。坚持“引进来、走出去”,人才队伍国际化水平持续提升。先后派出访问学者11人,与海外高水平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博士生10余人。

立足产业,聚焦发展,社会服务工作展现新作为

持续推进镍钴金属新材料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基地建设,重组成立甘肃省有色金属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技术创新中心,组建成立甘肃有色金属产业研究院,参与建设金昌有色金属固危废综合利用等创新联合体,与甘肃斯卓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中信钛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战略协议,在科研开发、技术服务等领域进行全面合作,承担多项关键技术攻关任务,助力地方镍钴、钢铁等产业创新发展。近年来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293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4项;完成企业技术转化类重点项目240余项。科研进款2021年突破3000万元、2023年突破4000万元,2019-2023年累计进款1.6亿多元,2024年有望突破5000万元;以第二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实现学校国家科技奖零的突破。另外获得省部级科技奖26项、厅局级科技奖38项。

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学生思政工作取得新成效

学院全面贯彻“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为学生搭建丰富的成长平台,激励学生练就真本领,以真才实学服务新时代。加强党团班一体化建设,开展“党建+”系列活动,扎实做好思想引领、心理服务、安全管理等工作。构建教学与学工、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模范带动与结对帮扶协同的一体化教育管理体系,培塑优良院风学风。依托学院特色思政品牌,组织“材料之美”教育、“材料有约”系列讲座、科技文化节、银杏林文化节及青年志愿服务等活动,推进“五育”并举育人体系建设。荣获甘肃省志愿服务大赛金奖2项,相关工作被中青网、新甘肃、甘肃共青团等媒体报道。近年来20多名教师获得校级以上育人表彰,4名学生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为国家培养4000多名材料与冶金领域人才,顾克宏、刘霞、苏少静、刘继周等一批杰出校友荣获全国劳模荣誉。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