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与人文学院是支撑学校建设“特色文科”的重要学院。学院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探索教学新模式。近年来,学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带领广大教师狠抓教学、科研、师资等方面的工作,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人文素质课程改革方面取得了卓越的实效。
一、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成绩突出
经过多年的努力,学院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目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中国近代史纲要》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校级精品课程。在2012年学校第二届多媒体课件大赛中,学院获得1个二等2个三等奖、7个优秀奖的荣誉。
学院积极培育教学成果。2011年学校党委副书记黎志强主持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解梅等老师主持的“人文素质课程建设实践探索”获升级教学成果三等奖。
学院积极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基本功竞赛活动。2012年,原新利老师代表学校参加全省高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获大赛三等奖,同时获得甘肃省“师德标兵”荣誉;白小平副教授获得外围买球网教学优秀奖。
二、学院教学特色鲜明,成效显著
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自2011年以来,学院先后组织师生到会宁、延安、井冈山等革命圣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在会宁会师纪念馆,师生们开展了纪念红军英烈、长征组歌诵读、重温了入党誓词等活动,加深了对党史、党情的认识。在革命圣地延安,师生们参观了革命遗址,听取了延安干部管理学院教授的精彩讲座;在延安枣园革命旧址举行了外围买球网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的挂牌仪式。在革命摇篮井冈山,师生们开展了“踏寻先驱者足迹,弘扬井冈山精神”学习实践活动,先后到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朱德旧居、黄洋界保卫战旧址参观学习;听取了专题报告和讲解,全面学习了井冈山根据地的创立背景和发展历史。
学校作为教育厅组织的“教师下基层”活动试点单位,2011年11月和2012年5月,学院两次组织8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分别到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庆阳市华池县和正宁县,开展学习调研活动。老师们共走访10个乡镇、30个村庄、13所中学、6个学区、5个农家书屋、30余户农家,形成了“农村中小学教育的了解与认知”、“情系特色理论,心怀六中全会,体验基层生活”、“南梁精神与思想政治工作”、“新农村建设的成就与思考”、“基层文化教育发展状况”等调研报告,并在庆阳华池南梁革命纪念馆、灵台县教育局建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基地。“教师走基层”活动,是思想理论课教师找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源头活水,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
多形式开展人文教育,多渠道开展人文素质课程改革。学院多种形式开展人文教育。先后举办了人文讲堂、“红柳堂外堂”、“拜师会”等特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交流,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为了进一步深化大学生人文素质课程建设,学院围绕理工科背景和特点,调查研究理工科背景下大学生所必须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于2012年春季学期组织了大学生传统文化课程设置问卷调查。调查显示,我校大学生普遍任何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意义,对传统文化课程持欢迎态度,有较高的选课积极性。并希望能通过较为系统的传统文化学习,提升自我文化修养。这为学院下一步整合资源改革课程提供了依据。
为更深入、充分探讨交流课程建设,学院专门组织了“人文沙龙”活动。活动先后邀请了兰州大学文学院院长助理古世仓等教授,就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与探索与学院老师进行了交流和探讨,进一步理清了文化素质课程改革的方向和思路。
加强模拟法庭建设,突出法学实验实践教学效果。学院充分利用模拟法庭自愿,大力组织全校公演活动。2012年7月6日,举办了2009级模拟法庭全校公演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学生们对法律知识和司法程序的理解,熟悉了法庭辩论的技巧和诉讼方法,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思维能力、应用知识的综合能力都得到了进一部的提高。(人文学院/供稿 朱莉萍/编辑 李荣华/网络编辑)